本文转自:人民网-安徽频道 老吴整理晾晒的山芋粉丝。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人民网旌德12月20日电(记者汪瑞华、张俊)入冬赋闲,可对于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俞村镇俞村村的俞秋发来说,一点也闲不下来。从地里长了一季的山芋,正翘首以盼,等着在他的精心“照料”下,迎来新的“薯光”。 眼下,正是加工山芋粉丝的好时候,和粉丝打了50年交道的老俞,每年进入11月份,便是自己制作手工粉丝的“开挂”季,一季忙下来,能挣万元钱。 今年67岁的老俞,早在18岁的时候,就随父亲学做粉丝,跟在后面打下手,耳濡目染加上攒下的经验,让他成为村里的粉丝能手,做出的粉丝口感劲道、柔润爽滑,香飘十里八乡,不论是炖肉,还是煲汤,都是冬日里再好不过的一道佐菜。 “纯手工、深井水、零添加。”说及秘诀,老俞三言两语就道了个究竟,从原料选取到打粉成浆,再到过滤蒸煮,看得出,纯手工山芋粉丝,每一根都凝聚了老俞的辛勤付出和精湛技艺。 见到老俞时,已过中午饭点,他和妻子两人,一个负责往蒸屉里浇浆,一个主打往灶膛里添柴,忙得是不亦乐乎,旁边则是各家各户送来加工的一桶桶山芋粉浆。 老俞顺手拉出蒸屉,挨个观察蒸煮的变化,眼瞅着时间已到,便顺手舀出粉浆,一遍遍浇进蒸屉,“一屉子要浇上二十层,熟一层浇一层,经过高温,白色的粉浆会慢慢凝固并堆积成粉饼,厚薄全凭手感。”老俞说着,灶台上早已热气腾腾,空气中弥漫着粉丝的甜香。 |